17岁时,她成为海宁历史上第一位女子举重世界冠军,也是该项目最年轻的运动员。
(此图取自裴欣怡就读的初中下市中学微信公众号)
2019年举重世锦赛,出生于海宁许村的冯鲁东夺得男子67公斤级抓举金牌,2020年他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
早在1978年篮球世锦赛历届冠军,海宁小伙子周成龙就在菲律宾马尼拉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夺得三枚金牌;
十年后,1988年,海宁小伙子王彩熙参加了第24届奥运会举重比赛,虽然与奖牌无缘,但海宁从此有了一位奥运健儿。
2022年2月18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女子双人雪车比赛中,海宁姑娘杜佳妮负责制动,担任“制动手”。
2020年1月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女子双人雪车比赛中,杜佳妮夺得冠军,打破了嘉兴在全国冬运会历史上零金牌的纪录。
2019年7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9世界轮滑锦标赛上,来自海宁的轮滑运动员张振海在男子青年1000米速度滑冰比赛中,为中国队夺得金牌。
…
继诞生4名世界冠军、4名亚洲冠军、29名全国冠军后,2022年,海宁青少年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夺得3枚金牌,在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荣获17枚金牌、29枚银牌、27枚铜牌。
海宁为何如此独特,拥有如此多的冠军?除了冠军,海宁普通学生的体育、身体素质又如何呢?近日,晚报记者专程走访了海宁市体育、教育部门和部分学校。
创建基础
多元化参与
吴懿菁获2003年世界杯女子气手枪射击锦标赛第四名;
赵莹莹在2004年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女子撑杆跳第一名,同年还参加了雅典奥运会。
闫世敏在2006年世界赛艇锦标赛上夺得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冠军,2010年亚运会上再次夺得金牌;
颜世敏、赵莹莹、吴仪菁三位优秀运动员在2005年全运会上夺得三枚金牌,海宁市少体校竞技体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海宁市少年体校教练吕正江在南苑中学
指导跑步和跳跃练习
在海宁市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陈伟的心里,不仅有往年优秀学生的名字和成绩,还有近年来海宁体教融合的实践路径。
2011年6月,“海宁万方羽毛球训练基地”签约成立,由海宁市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负责训练管理,紫薇小学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浙江万方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每年10万元的训练经费。
海宁青少年的羽毛球水平明显提高,此后海宁市少年体校在海宁多所中小学设立了基地。
2009年至2016年,海宁市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2009年至2020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国家奥林匹克田径撑竿跳高级别后备人才”基地...
近年来,海宁市教育局与海宁市文旅体育局深度合作,对优秀人才按专业分班授课,并对初中至高中浙江省大赛排名前三名的优秀运动员出台特殊招收政策,真正达到了综合育人的效果。
同时深化体育项目进校园推进,建立海宁市少体校与海宁市中小学的常态化、长效化合作机制。
2011年,在紫薇小学、南苑中学建立射击训练基地;2017年,建立海宁宏达学校击剑训练基地;2018年,在海昌幼儿园开设幼儿体操项目;2019年,建立紫薇初级中学射箭训练基地……
海宁还创办了一大批体育特色学校,目前,海宁拥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9所、国家级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4所、国家级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1所、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2所、省级阳光后备人才基地3所,紫薇小学荣获全国学校体育示范校荣誉。
海宁市南苑中学(射击)、海宁市宏达学校(击剑)、海宁市紫薇初级中学(射箭)被评为浙江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紫薇小学(羽毛球)被评为嘉兴市高水平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海宁市宏达学校(击剑)、青云小学(田径)、长安初级中学(足球)、长安小学(篮球)、新疆小学(篮球)、行知初级中学(校园足球)、西市小学(篮球)、冯市小学(校园足球)、盐仓学校(足球)、丁桥小学(乒乓球)被评为嘉兴市体教融合特色学校;海宁市西市中学(举重)为嘉兴市举重特色学校。
基地的成立,使各个项目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紫薇小学羽毛球项目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向省队输送了2名运动员,其中1名入选国家青训队。基地培养的4名运动员获得过全国比赛亚军,15名获得过省级比赛冠军,常年在训的运动员有50余人。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浙江省运会羽毛球比赛中,学校夺得金牌,实现了省运会金牌数的突破。海宁宏达学校击剑项目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向省队输送了3名运动员,学校培养的35名运动员在省赛中夺冠篮球世锦赛历届冠军,60名运动员在嘉兴市赛中夺冠,常年在训的运动员有40余人。
2021年,海宁成功设立2021-2024年浙江省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少体校硬件设施,开工建设新少体校,海宁市财政支持资金1.8亿元。
此外,海宁还制定出台体育竞赛和人才输送奖励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以市场化方式创办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逐步形成了以青少年体校为龙头,业余训练学校、各级中小学运动队、体育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的全市性、多元化、网格化网络化训练模式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格局,有效拓展了业余训练的点位和领域。
有14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多个体育协会、50多个课外体育培训机构,常年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青少年训练,每年覆盖青少年2万余人次。
提高质量和效率
学校实力雄厚,产品多样
如果说体育部门在选拔优秀人才、送冠军上赛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教育部门则有责任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好体魄、喜欢运动。在这方面,海宁市教育部门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2021年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海宁市新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总成绩和通过率连续7年位居嘉兴五(县)市第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坚持与创新的结合。
开展中小学“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创建和评选,包括武术、象棋、射箭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以及轮滑、跆拳道、橄榄球、乒乓球等新兴体育项目,实现体育特色项目对中小学全覆盖;
每年全市中小学生(幼儿)体育竞赛15项以上;学校运动会、体育节、单项比赛覆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周有小赛、月有大赛;人人有体育项目、班有体育活动、学校有体育特色;
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全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初中七年级学生(以学生原籍小学为准)和全体初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并对初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按原籍小学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生假期体育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上述运动项目的训练、比赛活动。
2022年全市33所学校实施暑期课外服务,服务学生5410人次,开设乒乓球、足球、趣味篮球等特色延伸课程356个,开展球赛、棋类比赛、体能训练等大型学生活动933次。
成果已然遥遥领先,但创新举措还在继续推进。2021年2月,海宁市教育局印发了《提升“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质量和效益的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此举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发展个性、增强意志品质。
目标是实现全市学生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超标率25%、近视率、肥胖率明显下降、掌握一项以上体育技能,进一步巩固海宁市“教得好、练得好、赛得好”体育教育实践机制,让学校体育不断向多元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迈进。
方案要求,各学校坚持全员教育与尊重个体差异相结合,满足不同特长、兴趣、层次学生发展需要,避免“应试体育”教育;
坚持学校体育主题活动与体育竞赛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强校多品”的局面。
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给出了“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任务。
启蒙与道德
成果丰硕
2022年6月11日上午,嘉兴市第二届少儿趣味足球赛在海宁市海州小学开幕,海宁市65所幼儿园参赛。
海宁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云江表示,海宁是全国36个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也是浙江省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今年6月篮球世锦赛历届冠军,海宁还在浙江省校园足球文化节上交流了先进经验、展示了发展成果。
目前,海宁市86%的中小学已成为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其中省级、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6所;海宁市有10万余名中小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足球活动。
王云江说:“海宁把校园足球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足球强身健体、启迪心智、陶冶品德,着力发展‘红船领风骚’校园足球。”
先锋往往最先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随着年级上升、作业增多,运动时间越来越少,如何提高学生运动效果和运动时的抗压能力?海宁市少年体校派出骨干教师到校指导。
海宁市紫薇初级中学射箭队
2021年秋季新学期伊始,海宁市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相关项目老师每月两次前往海宁市南苑中学,为该校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专业指导。
范继元老师是海宁市少体校的举重教练。在南苑中学,他除了用PPT讲授理论,还利用弹力带等辅助器材在现场进行示范指导,让学生现场体验。学生们显然很喜欢,“几乎每节课结束,都有学生追着我问相关问题。”
张雨婷老师是一名游泳教练,除了用PPT、视频讲解,她还现场教学生憋气、换气,并邀请学生上台动手指导。“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很活跃。”
教育和体育深度融合成果丰硕。
据海宁市少体校初步统计,2017年至2022年,海宁市共有49名学生以体育特长考入大学,其中郭逸凡以游泳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王新涛以田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等8名高水平运动员。
王雨欣考入中山大学田径专业研究生,沈嘉超、张海婷考入武汉体育学院举重专业研究生等7名学生成为体育研究生;另有34名学生通过高考被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
(图片、视频由海宁市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提供)
来源:读书报[晚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