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平格尔:70年代的火热记忆(四)
篮球:农村体育的“赛事之王”
20世纪70年代初,篮球运动和广播体操一起在全国流行起来,是大兴土木年代的全民健身运动之一。当时,村村都有篮球场,篮球场基本都是用沙土铺成的,篮筐是生产队自制的,用两块木板支起来,篮框是公社统一配发的制式。篮球运动的兴起,给城乡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70年代中期,随着大批“上山下乡”运动的到来,城市知青纷纷到各个生产队插队,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与此同时,许多比较先进的村子也修建了灯光明亮的球场。青年农民白天干活,晚上练篮球。村、队、大队、公社之间举行邀请赛,很多篮球比赛也在晚上举行。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夜生活,已成沉寂。
这一时期,篮球成为农村的“体育项目之王”,从农民不知道篮球是什么开始。每逢节假日,篮球比赛成为必不可少的体育项目。“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当时篮球运动的座右铭。比赛的原则是进场和离场时要相互鞠躬行礼,握手以示友好。如果有人不幸在场上摔倒,对方会伸手扶起。很少有为了打球而争吵打架的现象,真正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社会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馨和团结。虽然这些简单的仪式在当时经验不多的人们看来很文明、新鲜、令人向往,虽然很多人打篮球并不好,但能在球场上展现自己所学的礼仪,也感到非常自豪和高兴。
村与村之间的友好邀请赛,也体现了中华优秀礼仪文化。比赛期间,主办村会端上茶水;比赛结束后,主办村还会准备宵夜。宵夜一般是姜茶和面条或水泡米糕。宵夜过后,双方领导和队员们会简单喝茶,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互相说些赞美和鼓励的话,稍事休息后,握手道别……
篮球是一项集力量与智慧于一体的竞技运动,篮球场上,队员比拼工作人员,教练比拼战术,队员之间比拼思想意志,双方比拼智慧。勇敢拼搏、拼搏进取,是一种力量与智慧之美。同时,篮球是一项培养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团队运动,诠释了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合作的完美结合。
我们很幸运生在了这个时代,入学就有篮球桂林平乐篮球赛事,受大人的影响,对篮球有一种莫名的执着。村里有篮球场,我们放学后、放学后整天都在篮球场上打球,甚至在月夜也在球场上打球,因为村里孩子多,所以两三队轮流打到深夜。
篮球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们这一代人,从此,这项运动陪伴了我们一生——小时候“球痴”,年少时“球狂”,老了还是“球痴”。......
20世纪70年代平乐的“篮球风暴”,为平乐这个篮球运动大县培养了一批后备篮球人才,进一步完善了篮球运动的基础设施桂林平乐篮球赛事,为平乐成为篮球运动大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链接】据平乐县志记载,1972年,全县各公社都建起了篮球场,二塘、张家、源头等地修建了灯光球场。农村体育设施1021处,其中以青龙乡覆盖最为广泛。到1984年,全乡40个自然村集资1万余元桂林平乐篮球赛事,建成篮球场40处,其中简易灯光球场14处。资助举办各类比赛48场……
1973年,各公社、生产大队举行了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田径等比赛,参赛选手有农民、工人、教师等,比赛项目有篮球、田径、拔河等,比赛持续了6天,参赛人数达9900余人。
那一年六月一日国际儿童节,全县13个公社都举办了运动会。
特别是1974年,县里举办了县财贸和县工业交通系统篮球比赛,两个系统轮流出场,从选拔村到决赛,几十场篮球比赛,把平乐的篮球运动推向了高潮……
(注:以上均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