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悄然落下帷幕
青春篇章已翻开新一页
华南师范大学招生官方账号
推出“高校推荐系列”
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
2024年华南师范大学
本科招生学院详细介绍
今天带大家看第19期
体育科学学院
帮助你更接近你的激情
2024
体育科学学院
的
和
华南地区
1.
关于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体育系科之一。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创建70年来,方万邦、林晓峰、邓树勋、杨文宣、周爱光等五代学科人始终致力于体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历经三期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两期高水平大学建设,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体育学科,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我院体育学科整体优势突出,2021年、2022年“中国最好体育学科”排名均进入前5%,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级评价。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体育人文社会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华南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育科普基地、国家体育艺术师资培训基地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教学平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师德标兵、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广东省优秀教师、广东珠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珠江学者,学院建有游泳馆、综合体育馆、网球场、足球场等一批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体育设施;建有基础研究、技能提升、创新探索等不同类型的实验室近30个,这些国家级平台群和高水平教学团队、优良的场地设施和实验条件为学院开展教学、训练和科研奠定了重要基础。
梁子倩、刘洛斌、李家兴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水球比赛第七名
2019级体育专业学生张一帆在大运会上
近10年来,体育科学学院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奖、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一等奖)、广州市教育局学校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发展项目等,取得了一批引人瞩目的成果,包括在《体育科技》期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以及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体育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等,学校在同类院校中始终处于领先水平。
2.
专业介绍
01
体育教育(师范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于2023年10月通过教育部二级师范认证。本专业以新时代基础教育“新常态”创新发展为引领,遵循“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目标是培养品德高尚、信念坚定、情感深厚、意志坚强,具有宽广的科学素养、人文底蕴、良好的教学研究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规范的运动技能、突出的教学和专业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小学任教、训练、组织比赛,具有优秀师资潜力的体育教育骨干教师,精通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心理学等核心课程以及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等主要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程。
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体育专业基本功大赛
本专业还设有基地班,基地班依托体育科学优势学科平台设立,秉承“立德树人、报效国家”的教育理念,坚持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站在学科前沿,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学校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扎实知识基础、敏锐思维、卓越创新能力和开阔国际视野的体育科学创新型卓越人才。学生毕业后以继续深造为主,同时可选择到各大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教学、训练、赛事组织等工作。在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核心课程基础上,增设外语强化课、专业拓展课,采用小班教学、专职导师制等多种教学模式。基地班学生主要从本科一年级体育相关专业新生中选拔。
0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系统掌握社会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胜任健身俱乐部教学与培训、运动队体能训练、体育组织管理、社会体育基层行政与协调以及体育产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理论课程包括理论与指导、健康教育、体育营销、体育解剖学、中国体育法治理论与实践、运动能力数字化测量与评定,以及体能训练、健身健美、高尔夫、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实践课程,还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概况》、《水上休闲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等特色选修课程。
03
运动训练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意识,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和专项体育理论冠军学院 足球,具有扎实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裁判技能,能在专业及专业运动队、学校、体育俱乐部等从事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竞赛组织管理与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开设田径、艺术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网球、运动训练、体育竞赛、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保健、体育锻炼等主要课程。
3.
外部沟通
体育科学学院注重与国内外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筑波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台湾师范大学、日本静冈产业大学等10余所境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学生参加与美国、日本大学合作的优秀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以及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学习。学院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开展交流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论坛。学院积极招收国内外学生进修,举办了2017年太极文化留学生研修班,吸引了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韩国、苏丹、泰国等十余个国家的留学生参加,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
4.
学生风采
体育科学学院的学生们成绩斐然,为国家夺金夺银,服务社会,磨练自身技能。
聂义德夺得亚运会冠军(后排右一)
2018年,大学生刘湘在雅加达亚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夺得女子50米仰泳金牌;在2020年国际泳联冠军游泳系列赛深圳、北京站比赛中,刘湘还夺得了女子50米仰泳冠军;2019年,学院学生宋伊玲在世界杯攀岩赛重庆九龙坡站打破女子速度攀岩世界纪录,在世界杯攀岩赛莫斯科站、法国夏慕尼站夺得女子速度攀岩冠军。大学生杜浩英连续两届(2014年、2016年)夺得世界太极拳锦标赛冠军,连续多次获得全国武术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冠军。在联赛(高校组)省级总决赛中,学院男足队夺得冠军、女足队夺得亚军。在7月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34名学生参加了游泳、男足、帆船、武术四个项目的角逐,为广东代表团夺得3金4银3铜。在十四运会上,我校33名学生为广东夺得4金3银6铜。其中冠军学院 足球,刘湘同学在女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23秒97的成绩打破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成功卫冕。
2021年7月,陈乔洙(足球)、宋轶玲(攀岩)、沈双梅(赛艇)3名本科生出征东京奥运会,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在运动会上,我校学生共获得36枚金牌、44枚银牌、34枚铜牌,代表团BA组、B组总成绩均获一等奖。轻量级四人单人双桨冠军、成年男子公开级四人单人双桨冠军为国家夺得两枚金牌。梁伟恒获2022年BWF世界巡回赛印尼大师赛男双亚军、2022年BWF世界巡回赛马来西亚大师赛男双半决赛、2022年BWF世界巡回赛日本公开赛男双冠军、2023年BWF世界巡回赛日本公开赛男双冠军。 2023年BWF世界巡回赛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双亚军、2023年BWF世界巡回赛印度公开赛男双冠军。
第十一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队荣获团体总成绩第一名
2023年,我校本科生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17枚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第19届亚运会,我校倪旭林等8名同学参加了赛艇、游泳、羽毛球、滑板、男子水球、女子足球等项目的比赛。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我校张逸凡等5名同学代表中国参加游泳、赛艇、水球比赛,共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沈双梅在意大利赛艇世界杯第二站比赛中荣获冠军。2024年羽毛球亚锦赛,我校运动员梁伟铿夺得男子双打冠军,这也是中国队时隔6年再次夺得男子双打冠军。
2019级体育专业学生梁伟铿
夺得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男双冠军(右)
学院始终注重对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创业精神、学术科研能力、社会实践服务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我院学生连续六年荣获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体育院校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策划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同时,组织学生赴西藏、拉脱维亚、塞舌尔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设青年领导力班、管理班、团学班和党课班,不断提升学生领导力和综合素质。
5.
就业及升学
长期以来,体育科学学院凭借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和专业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认可。在保持体育教师领域人才供给的基础上,学生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大幅提高,部分学生还投身国防、边防支援等国家最需要的领域。
学院学生就业机会广泛,就业质量稳步提高。2023届毕业生升学率15.31%冠军学院 足球,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4.53%,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94.41%。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赛,获各类国际、国内奖项1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28人次,省级奖项893人次。就业地区集中在国家机关、大专院校、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体就业、继续教育等,珠三角、京津地区已成为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
6.